作者:徐超荣
我自小善良,长大后以行好事为乐趣,与茂名市中心血站有缘,因此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善心人,在茂名市区自称“无业人员”的江叔,这位瘦小的老头,精采灰谐而带有深刻哲理的语调,尤是我念念不忘。血站一旦组织无偿献血者开会考察什么的,我最想见到那位特别显眼风趣无限的老头子了,握着那双救人无数的手,我深深地庆幸遇上一位人间菩萨。
我们初次相识,是在2012年市中心血站组织的去贵州考察,在隆隆的列车上,我还是新来乍到的后生,因此对大多数的无偿献血者还是首次见面,感到怯生生的,呆坐座位上倍感孤独,任看三五成群的老前辈谈笑风生,羡慕他们共享的乐趣。其实在友谊的氛围里,我们有缘坐在一起,通过互相交谈互相自我介绍,我们的心灵早已相通,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情怀,宛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融洽在一起,我们很快就熟悉了起来,我们为着献血英雄而感到骄傲的。我倾听着江叔、甘伯两位老前辈的教诲,是深受教益的。
围坐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位电白后生,三十来岁,奇特的是他头发很长,脸膛瘦削,身形单薄,头发遮眼,时不时地抖动头额长发,以避免长发碍目影响视线。最熬风景的是他手臂上纹有“杀手”两字。与勋章似的针眼极不相称的、不可思议的,要不是献血者共处,我断然不会近着这号人的。
甘伯三代英雄,父亲是东北抗日战士,他自己是献血英雄,儿子更有威水史,在多哈亚运上夺得剑击一枚金牌,为国增了光。听得我羡慕极了,又一次印证积善必兴的道理。倒是江叔平凡普通得很,我不见他象甘伯那样慷慨激昂如数家珍的侃谈,也没有如彭叔的缠绵悱恻的一类,他的教导平谈无奇,然而我觉悟到平凡的外表下蕴藏着不平凡的品质。
谈到无偿献血,江叔以他慈爱无限的声调,讲述了他献血与义工的心得:“在义工的日子里,也有许多令我感到欣慰的时候。有好多到期献血的人,在我的宣说下,也成为了定期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;有好几位年轻的,还拍着胸脯说战绩一定要赶上我;部分原来想着当次只献血200毫升的也改为献300、400毫升了。我想,再多些这些有悟性的人们加入到定期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,茂名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肯定能得到改善,更多需要求助的病人得到帮助。人总要衰老的。不如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,献出一份利已又利人的热血,这样,使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行善积德的人生乐趣!”
尔后,江叔话锋一转,点向那个电白后生:“世间上所有人都有悟性,在于他的善恶之间,一念之差,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种种命运。看你的样子,眼神闪烁不定,昔日肯定是个奇男,但心底下能冒出了一丝丝儿的善念,表明你已经有大智慧了,这只伤害众生的‘杀手’,同样变成献血救人的助手了,这就是正能量的神奇力量!”说得那个电白奇男连连称是,表示今后一定要痛改前非,行善积德献血救人,做一个人见人喜欢的光明磊落人。
许多年过去了,江叔等一大批善心的献血者形象总是在我脑中涌现,首次会面火车上的聚侃,无疑为我无名小辈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,我被江叔无私奉献爱心的大公精神所感染,几次茂名邂逅相遇,交谈中我始知江叔还有另外一业余爱好——养育盆景:一棵不为人所注意的、生得曲折无常的野生树,一经江叔的慧眼发现,便成了有欣赏价值的盆景艺术品。在现实中的江叔或江叔类,也有一双觉察人间真善美的慧眼,把有悟性的人们渡入行善积德的队伍里,哪怕是灵魂波荡的奇男,象制造艺术一样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,塑造成啧啧称奇的救人英雄。
(本文稿由 办公室/杨志杰 校对编辑)